王琦 | 国际中文教育需求背景下的孔子学院研究
 
字体:     日期:2022/03/15 10:00:00    王琦/文    点击:

作者简介】王琦,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语言与文化传播、国际中文教育。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报告(2020)》发布以来,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反馈,本期开始将陆续推送报告观点摘编,此次内容为《报告》第一章研究概述的节选。


随着世界各国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热情持续高涨,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中文学习需求激增对国际中文教育提出了挑战,也为统筹办学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创造了机遇。2019年12月,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召开,会议正式使用“国际中文教育”这一概念,并对国际中文教育政策、中文教育组织的发展与合作、孔子学院创新发展等命题进行了讨论。为适应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需求,2020年6-7月,“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以及“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以下简称语合中心)相继成立,标志着孔子学院进入战略规划调整的发展新阶段,完成了转型升级初期的体制改革。

2020年,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危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冲击对国际中文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全球公共危机使人们更加体会到语言教育、国际理解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疫情期间催生并推进了在线教育的新模式,改变了全球教育生态,这种短期内的极速改变也重塑了国际中文教育的生态环境。受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在国家战略规划调整、全球格局动荡和“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深度介入的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建设与发展主要面临以下需求:

一是国际中文教育体系化构建需求。“国际中文教育”是从宏观视角融合汉语、华语、国语及其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规划,国际中文教育体系的构建,就是调整和完善以往孔子学院、世界各国高校、海外中文学校或团体机构各为主体的、相对分散的中文教育格局,聚集力量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整体发展,实现跨领域、跨地区、跨组织的优势互补与资源整合,以更好地适应全球不同层次的中文学习需求。

二是国际中文教育的规范化发展需求。评估体系和规则标准在社会实践,尤其是事业、行业与组织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评估体系既是对上一阶段工作的总结,也是下一阶段发展和决策制定的参考指标。从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到国际中文教育,评价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与完善,并指导实践优化发展。迈向新阶段的国际中文教育体系构建,也必然具有调整和完善评估原则和标准的需求。

三是国际中文教育差异化供给需求。孙春兰在2019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上指出,国际中文教育应遵循语言传播的国际惯例,按照相互尊重、友好协商、平等互利的原则,适应本土需求。国际中文教育供给面临的一项突出挑战是,如何满足在地缘差异、文化距离、国家发展特征等因素影响下,不同国家、地区对中文教育服务内容和供给方式提出的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需求,例如职业中文需求、商务中文需求、旅游中文需求,以及面向不同学历层次的中文需求等。

四是国际中文教育的常规化支持需求。全球差异化中文学习需求对国际中文教育物质类资源与人才类资源的常规化支持提出了的双重挑战。首先,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物质资源支持需要吸引和凝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多方力量,发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筹资优势。其次,国际中文教育行业人才类资源支持需加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截至2019年底,世界已有超过6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层次。伴随“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外投资、中资企业建设等发展推动了“中文+职业技能”“职业技能+中文”需求的增长。面对全球中文教育低龄化、多级化的发展趋势,提升资源建设精准化,培养专业化和多元化的人才与师资队伍,才能实现不同层次教育间的衔接,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常规化发展。

五是国际中文教育智能化发展需求。大数据、信息技术、VR虚拟现实等智能化服务正极大参与并融合到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材呈现等各个环节之中。21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并正在或已经从表层的辅助手段向深层的基本形态和主导力量转变。另一方面,疫情时代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推动了线上教学实践的迅猛发展,为国际中文教育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形态。新科技蕴育了国际中文教育的新生态,赋予了国际中文教育增强科技赋能和打造智能化、共享化教育模式的新需求。

作为国际中文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学院对整个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引领作用。如何让孔子学院在保持并提升现有中文教学与文化传播功能的同时,满足国际中文教育发展需求、助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这不仅是下一阶段孔子学院实践的重点内容,也是孔子学院理论研究的核心命题。孔子学院研究在积累、发展和演变中构建了一个主题丰富、学科涉及广泛、自我与他者视角交替的具有包容性和弹性边界的研究场域,2019年12月国际中文教育大会的召开,以及2020年6月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的成立,将促进孔子学院研究主题和热点的转向。在孔子学院研究的初期至发展阶段,孔子学院多被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学者从其非营利教育组织属性出发,对其教育功能、发展模式和影响扩散进行探讨,主要集中在孔子学院如何开展中文教学与文化传播、孔子学院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孔子学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功能与影响,以及海外孔子学院舆论环境评估等研究主题。

在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需求背景下,孔子学院的身份与责任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意味着孔子学院研究环境和语境也将发生相应的转变。一方面,国际中文教育大会提出构建更加开放、包容、规范的现代国际中文教育体系的发展规划,将孔子学院纳入一个宏观中文教育生态之中,孔子学院研究也应在国际中文教育的语境下展开,反映国际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满足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基金会的成立实现了孔子学院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的调整与转变,其实践也需得到理论的进一步阐释和支撑。在上述国际中文教育需求增长与孔子学院转型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新时代孔子学院研究可对以下主题进行拓展与深化:

第一,国际中文教育体系中的孔子学院研究。有学者从实践层面指出,在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体系中,孔子学院应在政策制定、师资与教育资源、教学标准与考试等方面发挥服务与引领作用。投射到理论研究层面,就是在探讨国际中文教育内涵界定、边界厘清、系统构成、质量发展等基础上,重新审视孔子学院在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体系中的特殊身份和定位,探讨其特殊职能与实现路径。例如,孔子学院在本土化人才培养、标准框架与评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等研究,孔子学院与其他中文教育组织机构的发展规划与教学模态对比研究和协同发展研究等。

第二,基金会模式下的孔子学院研究。基金会模式是在符合国际惯例、借鉴多国经验、遵循孔子学院发展规律而设立的,其重要特征在于重视社会力量在资源整合与配置过程中的参与和支持作用。基金会模式下的孔子学院发生了三种变化:一是支持和服务机构的变化,二是由非营利组织属性向民间公益教育组织属性的变化,三是资源筹集模式转向社会力量参与的变化。“国际惯例”“多国经验”“发展规律”“社会力量”“资源配置”等关键词将成为基金会模式下孔子学院研究的重点内容。例如,世界各国基金会运作的基本规律以及优势经验的启示与借鉴,基金会模式下孔子学院与社会力量、合作高校、政府、企业等组织机构的关系与职责研究,基金会如何支撑孔子学院建设发展研究,孔子学院治理模式的调整与完善研究,孔子学院全球品牌建设与传播研究,基于差异化需求环境的孔子学院“特色化”“市场化”发展研究等。

第三,智能化时代的孔子学院研究。进入智能信息化时代,包括但不限于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区块链技术等改变了国际中文教育生态,并深刻影响孔子学院提供语言服务、全球运营管理等方方面面。这种变革也将反映到孔子学院在国际中文教育以及运营管理的理论研究当中。在国际中文教育与资源建设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在线中文教育需求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教育路径、教材与教学方法研究,依托信息技术加强中央数据资源平台建设研究、线上线下教育与资源融合发展研究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研究等成为热点与未来趋势。在孔子学院运营管理方面,孔子学院依托大数据信息资源分析所在地中文教育市场,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远程管理、实现区域和全球孔子学院的网格式交流等议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对于孔子学院而言,实践先于理论而行。如何完善对国际中文教育体系以及基金会模式下孔子学院的认识,增强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理论研究以更好地指导和优化孔子学院实践,既是新时代孔子学院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也是孔子学院研究需要探究与研判的命题。


参考文献:

[1] 适应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教育部设立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N]. 光明日报,2020-07-06(008).

[2] 2020年线上全美中文大会顺利开幕[EB/OL]. http://cn.chinadaily.com.cn/a/202006/28/WS5ef7fdc2a310a859d09d460e.html. 检索于2020年8月30日。

[3] 孙春兰出席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EB/OL]. http://www.gov.cn/guowuyuan/2019-12/09/content_5459817.htm. 检索于2020年3月13日。

[4] 李培毓. 新目标 新观念 新定位:新时代背景下的国际中文教育[EB/OL]. http://www.cssn.cn/yyx/202006/t20200602_5137972.shtml. 检索于2020年8月1日。

[5] 郑艳群. 汉语教学70——教育技术的影响及作用[J].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904):69-76.

[6] 王良存,王辉. 拓展线上教学空间 促进国际中文教育发展[EB/OL]. http://www.jyb.cn/rmtzgjyb/202007/t20200712_344466.html. 检索于2020年9月20日。

[7] 王琦. 2005-2017年孔子学院研究的关键话题及学科跨度——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图谱的分析[J]. 语言战略研究20180306):42-55.

[8] 邵滨,周之畅.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中孔子学院的创新发展[N].语言文字报,2019-12-25(002).

[9] 孔子学院未更名 改由基金会运行符合国际惯例[EB/OL]. https://www.sohu.com/a/405997329_123753?_trans_=000014_bdss_dkgyxqsP3p:CP%3D.检索于2020年8月12日.

[10] 适应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教育部设立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N]. 光明日报,2020-07-06(008).

[11] 张会陈晨.“互联网+”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J]. 语言文字应用201902):30-38.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报告(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