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詹宏毅,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编者按:公共产品视角下的孔子学院研究近年来逐步深化,学者在不同层面提出,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符合全球公共产品的特点和属性。本期文章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供给需求模型,并基于这一模型提出具体测算孔子学院汉语教学成本和收益的方法。文章最后指出,未来的孔子学院发展应关注三点内容,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准确把握各国对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需求情况;二是强化需求导向,优先在汉语学习需求强劲的国家和地区发展孔子学院;三是坚持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公益性,鼓励多元化资金投入。
孔子学院诞生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以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对外交流,展示中国形象为己任,担负起语言教学与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作用。自2004年创办第一家孔子学院至今的16年里,孔子学院从语言入手、用文化交融,建设和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中文教育机构。截至2020年7月,我国已与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合作设立了540所孔子学院和1154个孔子课堂。
汉语教学是孔子学院的主要职能。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热情持续高涨,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中文学习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全球范围的中文教育规模持续扩大,越来越多国家把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在大学设立中文院系专业。孔子学院一般设在国外大学等院校及机构中,下设孔子课堂,为所在国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的平台以及正规的汉语教学。
一、全球公共产品视角下的孔子学院汉语教学
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从经济学视角来分析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认为其具有全球公共产品的特点和属性。
宁继鸣[1]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引入语言推广领域,根据语言推广本身及其功能的特殊性,以公共产品理论和非营利组织理论为基础搭建了分析和研究语言推广及相关机构的理论平台,认为从宏观层面看,语言推广是一种典型的纯公共产品,因此,政府有责任为语言推广提供政策与财政支持。
宁继鸣和王海兰[2]以孔子学院为例,分析了汉语国际推广的二重公共产品属性。他们认为,作为全球语言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国际推广在具有语言国际推广一般产品属性的同时,其全球公共产品和国家公共产品双重属性的表现形式、相互关系等具有明显的国情特色。从起源上看,语言国际推广的国家公共产品属性源于国家发展的需要,是与语言国际推广同时产生的,而全球公共产品属性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人类文化生态系统恶化和维护文化多样性成为人类共同梦想这一过程不断形成的,体现了全球公共产品的存量特征。与英法德西等国家早期语言推广不同,汉语国际推广从一开始就具有了明显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其二重公共产品属性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王海兰和宁继鸣[3]从全球公共产品的视角考察语言国际推广的特征与供给,旨在为人们在全球化时代认知语言国际推广提供一种新的视角。语言国际推广是在国家公共产品基础上延伸的全球公共产品。在全球公共产品视角下,语言国际推广具有手段型、强者供给型、网络型、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双重性、非中性、消费者可选择性接受六大特征,在供给上形成了以主权国家为主,非营利组织、国际/区域政府组织,以及私人和跨国公司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混合供给模式。
李璐[4]认为,汉语作为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特性,而汉语作为孔子学院的主要传播内容,又赋予孔子学院教育共同体和平性、包容性的精神特质。未来孔子学院应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为指引,在语言教学基础上,不断挖掘、拓展其文化功能,为需求日益旺盛的中外国际交往创造机会、搭建平台。
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我们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进一步分析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供给侧分析讨论的是成本问题,需求侧分析考察的则是收益问题。关于孔子学院汉语国际推广的成本收益问题,也有一些国内学者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宁继鸣和王海兰[5]认为,从受益群体上看,全球公共产品属性使汉语国际推广的受益群体突破一国范围而扩大到全人类,在外延上比国家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更广。同时,汉语国际推广带给两大群体的受益在内涵上各有侧重。汉语国际推广的国家公共产品属性主要体现在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树立良好国际形象和加快经济贸易国际化进程等方面,主要体现了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对本民族群体的功能性作用,而全球公共产品属性则主要表现为在维护人类文化多元化、构建和谐世界中的重要贡献上,体现了汉语作为人类语言更广泛的社会性作用。从供给模式上看,无论是从全球公共产品角度还是从国家公共产品角度,语言国际推广的供给都是由政府主导下多主体共同推动来实现的。
王海兰和宁继鸣[6]认为,由于全球公共产品具有“非中性”特点,每个国家从中获得的利益不相等,这就会出现一国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成本和收益不相匹配的情况。全球公共产品和国家公共产品就可能出现利益不相容,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可能使国家公共产品的收益受损,理性的国家面临在全球公共产品和国家公共产品供给之间的权衡选择。
还有一些学者从全球不同受益地区的角度,探讨了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作为公共产品的发展路径。
比如,林迎娟[7]分析了孔子学院在文化向度、提供教育公共产品、增进外国对中国的理解与共识上发挥的特殊作用,指出孔子学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发展空间以及若干政策思考。该文提出,在沿线国家与地区增设孔子学院,发挥其积极作用,对开展项目的双方都是有利的。一方面通过提供教育资源,为当地培养并输送更多掌握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为当地中方项目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包括开办关于当地语言与文化的研修班、参与项目前的筹备调研工作等。
综上所述,从经济学视角来看,国内许多学者认为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符合全球公共产品的特点和属性,并从多个角度做了较为完善的理论论证。在此基础上,本文依据公共产品的供给-需求理论模型,构建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供给-需求模型,进而建立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来探讨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成本与收益。
二、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供给-需求模型
作为一种全球公共产品,对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需求可以用一条集体需求曲线来描述。[8]这条集体需求曲线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视角来构建:一是从国别的视角,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民众会产生学习汉语的需求。二是从汉语用途的视角,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展和深化,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汉语学习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以下分别就这两种需求曲线进行具体描述。
从国别的视角来看,首先,由于文化相近,人员交往密切,对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需求最初从邻国开始,比如第一所孔子学院就设立在韩国首尔。其次,与我国经济交往密切的主要贸易伙伴国,比如欧盟、东盟和美洲各国,随着经济依存度的加深对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需求会逐步增加,2020年初的数据显示,近80%的孔子学院设立在上述三个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我国与沿线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愈加紧密,人员往来更加频繁,对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需求会不断提升。
来自以上三个方面对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需求,可以用图1中的三条需求曲线描述,每条需求曲线分别代表这些国家的民众为了学习汉语而愿意支付的费用,也就是所谓的支付意愿。在这里,我们把孔子学院汉语教学视为全球公共物品,因而,它的集体需求曲线是将上述三条需求曲线进行纵向加总,也就是说,这条集体需求曲线反映的是邻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民众在汉语学习上的总支付意愿。
从汉语用途的视角来看,首先,由于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许多外国民众对孔子学院汉语教学有较强的需求。其次,随着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影响力的不断上升,与世界各国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规模持续增长,世界各国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对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需求在快速增加。此外,在科技、文化和教育等领域,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各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甚至是普通民众,对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需求也会持续不断地提升。
来自以上三个方面对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需求,可以用图2中的三条需求曲线描述,每条需求曲线分别代表出于这些学习目的民众为了学习汉语而愿意支付的费用,也就是所谓的支付意愿。在此,我们同样把孔子学院汉语教学视为全球公共物品,因而,它的集体需求曲线是将上述三条需求曲线进行纵向加总,也就是说,这条集体需求曲线反映的是出于爱好需求、贸易与投资需求和文化交流需求的所有外国民众在汉语学习上的总支付意愿。
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供给曲线可以像画私人产品的供给曲线一样画出,如图3所示。
根据公共产品的效率条件,即公共产品供给和需求实现均衡的条件,是需求侧的边际支付意愿之和正好等于供给侧的边际成本。图3中的A点就是均衡点,在该点集体需求等于供给。在图中,均衡点A对应的横坐标为供求平衡时的汉语学习人数,纵坐标为供求平衡时的学费水平。至此,我们依据公共产品理论构建起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供给-需求模型。
三、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供求模型的比较静态分析
依据上述模型,我们可以对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需求和供给作进一步的比较静态分析。
第一种情形,假定供给曲线保持不变,也就是影响供给侧的各种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需求侧进行分析。在这种情形下,当越来越多外国民众对汉语的兴趣爱好增加,以及各国与中国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进一步加深时,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对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需求增加。这个变化过程如图4所示,需求增加后,集体需求曲线1向右移动到集体需求曲线2的位置,供求均衡点也从A点移动到B点,在这个过程中,参加汉语学习的人数增加,从而总支付意愿增加。也就是说,随着需求的增加,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整体收益也在增加。
另一方面,如果上述影响汉语学习需求的各种因素导致对孔子学院汉语教学需求的下降,那么集体需求曲线1将向左移动到集体需求曲线3的位置,供求均衡点也从A点移动到C点,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参加汉语学习的人数减少,从而总支付意愿减少。也就是说,随着需求的减少,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整体收益也将减少。
第二种情形,假定需求曲线保持不变,也就是影响需求侧的各种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供给侧进行分析。在这种情形下,随着政府财政资金和社会公益基金投入的增加,都会促进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供给增加。这个变化过程如图5所示,供给增加后,供给曲线1向右移动到供给曲线2的位置,供求均衡点也从A点移动到B点,在这个过程中,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边际成本下降,进而使得参加汉语学习的人数增加。也就是说,随着供给的增加,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受益人数也将增加。
另一方面,如果政府财政资金和社会公益基金投入减少,那么会导致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供给的下降,供给曲线1将向左移动到供给曲线3的位置,供求均衡点也将从A点移动到C点,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边际成本上升,进而使得参加汉语学习的人数减少。也就是说,随着供给的下降,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受益人数也将减少。
四、供求模型的应用前景与启示
以上,我们基于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可用于分析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供给-需求模型。在此基础上,可以对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孔子学院汉语教学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这也是该供求模型的进一步应用前景。
就收益而言,可以采用一些定量分析的方法,来测算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全球总收益,以及各个孔子学院所在国的国别总收益。具体测算形式可以表述如下:
一国总收益=该国民众学习汉语的平均支付意愿
x参加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国民人数
全球总收益=各国总收益加总
上述式子中,各国民众学习汉语的平均支付意愿可以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或者参考各国私人营利性教育机构的平均汉语学习费用来确定。就成本而言,较为容易测算。在孔子学院发展的最初阶段,主要依靠我国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现阶段已经有一些社会公益基金加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元化的资金投入。在测算一个国家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成本时,只要把该国这些不同来源的投入资金加总即可;而各国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成本加总在一起,就是全球的总成本。
根据成本收益分析的基本原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就是该国获得的净收益。对于孔子学院的所在国而言,该国的总收益就是该国国民福利的净增加,也就是净收益,因为孔子学院的运行成本是由我国支付的。对我国而言,全球总收益减去全球孔子学院运行总成本后,得到的就是我国的净收益。全球净收益与我国的净收益是相同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有关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第一,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准确把握各国对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需求情况。依据供求模型提出的集体需求曲线测算方法,可以通过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估算孔子学院所在国不同群体国民中潜在的有汉语学习需求的人数,以及他们愿意为汉语学习支付的费用,进而评估孔子学院汉语教学在该国的潜在收益和发展前景。
第二,强化需求导向,优先在汉语学习需求强劲的国家和地区发展孔子学院。从收益角度来看,汉语学习需求强劲意味着潜在的汉语学习人数众多,而且往往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众支付意愿更高。也就是说,优先在需求强劲地区发展孔子学院可以在相同投入的情况下,提高孔子学院的办学总收益。
第三,坚持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公益性,鼓励多元化资金投入。从成本角度来看,随着汉语学习需求的增长,参加汉语学习的人数增加,必然导致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总成本增加。因此,随着孔子学院在全球的不断发展,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所需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这样,仅仅依靠政府财政资金可能难以保障孔子学院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面对这种情况,在坚持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公益性前提下,应当积极引导社会公益基金参与孔子学院建设,并鼓励民营企业加入其中,以实现资金投入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 宁继鸣. 汉语国际推广: 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D]. 山东大学,
2006.
[2] 宁继鸣,王海兰. 汉语国际推广的公共产品属性分析[J]. 东岳论丛,
2009,30( 05) : 176-180.
[3] 王海兰,宁继鸣. 全球公共产品视角下的语言国际推广分析[J]. 制度经济学研究,2015( 02) : 189-202.
[4] 李璐. 依托孔子学院构建全球教育共同体[J]. 对外传播,2018( 08) : 61-63.
[5] 宁继鸣,王海兰. 汉语国际推广的公共产品属性分析[J]. 东岳论丛,
2009,30( 05) : 176-180.
[6] 王海兰,宁继鸣. 全球公共产品视角下的语言国际推广分析[J]. 制度经济学研究,2015( 02) : 189-202.
[7] 林迎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孔子学院发展模式探析[J]. 未来与发展,2016( 08):11-14.
[8] 斯蒂格利兹,罗森加德. 公共部门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