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梓 | 语言国际推广中的组织社会资本积累模式
 
字体:     日期:2018/11/20 10:00:00    孔梓/文    点击:

作者简介:孔梓,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与文化传播、社会资本研究。作者宁继鸣,经济学博士,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语言与文化传播、孔子学院与对外传播、汉语国际教育、语言经济等。

 

社会资本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先后被学者们应用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其中包括组织行为研究与战略研究。从实践角度来看,社会资本在推动组织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多组织都在其发展过程中关注和积累社会资本,不同组织在发展战略和运作方式上存在差异,其社会资本积累的特征各有不同。

 

本文以中法德英4个代表性语言国际推广机构为例,对比分析其社会资本积累模式,在直观阐释组织社会资本积累模式的同时,为孔子学院社会资本积累提供借鉴和启示,以期更好地发挥汉语国际推广在促进多元文化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组织社会资本积累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组织社会资本与组织社会资本积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资本)成了组织行为研究与战略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其应用范围很广,解释力有目共睹”。国内外很多学者开始涉足这一领域,Leana和VanBuren(1999)专门提出了组织社会资本的概念,学者们分别从资源、结构、功能、能力4个角度对组织社会资本概念进行界定。

 

本文从结构角度入手,基于科尔曼和布迪厄对社会资本概念的阐述,将组织社会资本界定为组织内外持续存在的体制化社会关系网络,这种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网络既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关系资源。换言之,组织社会资本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组织内部及组织与外部社会系统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结构,这些社会关系网络和结构有助于组织获取社会资源和支持。组织社会资本可以划分为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本文仅探讨组织的外部社会资本,关注组织作为社会网络中的一员,与社会系统的各个方面产生的联系。

 

组织社会资本包含两个主要构成要素,即社会网络和信任。社会网络作为社会资本的基础早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不少学者(Bourdieu,1986;Coleman,1988;Putnam,1993;张其仔,1997;Paxton,1999;边燕杰,2001)研究社会网络在社会资本形成中的作用,认为社会网络提供了一种生成信任和承诺的平台。

 

与此同时,大部分研究社会资本的学者(Bourdieu,1986; Coleman,1988;Putnam,1993;Fukuyama,1995;Lin,1999;Paxon,1999)肯定了信任在社会资本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两个要素成为衡量组织社会资本的重要指标,其中,社会网络是社会资本的基础,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基于祖克尔对信任划分的3种类型,本文将组织社会资本划分为3个维度,即以制度信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以过程信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以特征信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网络。

 

“社会资本的形成与培育有利于组织绩效的提高,并能推动组织进一步向前发展。”鉴于此,很多学者围绕组织社会资本积累展开研究。组织社会资本积累“需要组织内外成员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不断增进相互信任达成合作默契,从而培植互信关系,在关系各方持续的日常互动中逐步实现关系的嵌入”。这方面研究关注的是特定组织形式中社会网络的结构化过程。

 

依据本文对组织社会资本划分的3个维度,将社会资本积累方面的研究成果梳理出如下3个方面:

 

(1)在制度方面:持制度论观点的学者(张维迎、柯荣住,2002;Zucker,1986;刘少杰,2006)认为,通过奖励符合制度规定的行为,以及惩戒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将人们的行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减少社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使人们形成稳定的心理预期,从而产生信任基础上的社会资本。

 

(2)在互动过程方面:很多学者(Axelrod,1984;Coleman,1990;Putnam,1993;边燕杰,2001;Granovetter,2007等)强调了重复互动在实现合作中的重要性。通过广泛参与社会网络,使互惠规则内在化。互惠规则限制了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那些经历重复互惠的人之间的信任水平也会不断提高,进而扩大社会资本的积累。伊斯特斯在《组织的多样性与社会资本的产生》中研究了两个不同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的合唱团,发现组织产生社会资本是在招收新成员、规范价值的建立和组织维系3个过程实现的。

 

(3)在特征影响方面:以科尔曼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权威是社会资本产生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资本的5种表现形式之一,控制权的转让会造就某种社会资本。以福山为代表学者认为共享的历史经验也会创造正式的规范,产生社会资本。

 

(二)组织社会资本积累模式的分析框架

 

社会资本的积累需要在社会网络基础上,经过社会网络体制化的过程,才能产生信任,并最终得以实现。为了更好地理解组织的社会资本积累过程,对组织社会资本积累模式的分析将从社会资本积累的主体、基础和方式3个方面来展开,即谁通过什么方式将现有组织构建起的社会网络体制转化为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结构。

 

针对组织社会资本积累主体的分析主要围绕谁在组织社会资本积累中发挥了主要作用。通常情况下,组织社会资本积累的主体可能会涉及政府、总部、承办机构、社会力量、同行、权威人士等。

 

针对组织社会资本积累基础的分析主要围绕社会网络是按照什么规则如何构建起来的。积累社会资本首先要构建社会网络系统。组织社会资本积累的基础是其构建起的社会网络体系。组织社会网络为社会资本积累奠定了基础,成为“潜在”的社会资本。不同组织构建社会网络的规则各不相同,有些组织的社会网络是在政府指导下构建,有的则遵循了市场规律;有些社会网络建设速度快,有的数量稳步增长;有些社会网络布局均匀,有的则结构鲜明。

 

针对组织社会资本积累方式的分析主要围绕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社会网络的体制化,并产生信任。组织社会网络体制化过程主要有3种实现渠道,即制度约束、互惠合作和预期协调。制度约束包括出台政策、法规、公告,签署协议;制定管理制度;提供制度性安排,通过这些途径积累制度信任。互惠合作包括资源建设过程、组织管理过程、项目运作过程中的互惠合作,通过这些途径积累过程信任。预期协调包括增加社会对组织所在国家的预期;增加社会对机构自身的预期;增加社会对机构相关权威人士的预期,并通过这些途径积累特征信任。

 

为了更直观地阐释组织社会资本积累模式,本文选择以中法德英四国语言推广机构为例,对其社会资本积累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语言国际推广机构社会资本积累的模式

 

语言推广机构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此后,很多国家先后建立各自的语言推广机构。这些机构通常采取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的方式,增进了解,促进交流,同时对不同文化之间出现的隔阂进行有意识地干预和校正,以期降低可能的文化摩擦,消解文化冲突,进而将自然状态下的文化失衡调整至一种新的均衡状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相关机构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在海外设立了分支机构,建立起各自的语言推广社会网络,运用不同的方式积累社会信任,这个过程正是其积累社会资本的过程。不同国家的语言推广机构在发展战略和运作方式上存在差异,有的侧重官方性质,有的则属于民间机构,有的偏重政府主导下运行,有的则偏重市场化运作,其社会资本积累的特征各有不同。本文选取孔子学院、法语联盟、英国文化委员会和歌德学院这4个具有代表性的语言推广机构,对其社会资本积累模式进行分析。

 

(一)孔子学院社会资本积累模式

 

21世纪初,中国在借鉴其他语言推广机构经验的基础上设立孔子学院。截至2017年12月,全球已有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所孔子课堂,遍布146个国家(地区)。中外专兼职教师达4.6万人,各类学员已经达到了916万人。孔子学院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新典范,其社会资本积累表现出3个显著特点:

 

第一,从社会资本积累的主体来看,政府、孔子学院总部、中外方承办机构和海外汉学家在孔子学院社会资本积累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通过出台政策、提供启动和运营资金促进信任的产生;政府在国际上的形象对机构特征信任的生成有着同样重要的影响。孔子学院总部通过制定统一的运作模式、管理规则,行业标准和规范确保机构规范化运作,为分支机构提供运营经费,以及教学和文化资源,参与机构的管理和运作等途径推动信任的生成。中外方承办机构合作设立孔子学院是其独有的合作模式。中外方承办机构为孔子学院提供基础设施、师资、管理人员、课程、文化、学术等各类教育资源,并参与管理和运作,有效推动了过程信任的产生;承办机构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有助于特征信任的产生。一些有社会影响的公众人物或业内精英在参与孔子学院的建设和运作,推动了机构信任的生成。

 

第二,从社会资本积累的基础来看,孔子学院社会网络是由中外承办机构共同构建起来的,社会网络建构速度很快。目前大多数孔子学院采取的是三方合作的模式,即孔子学院总部,以及中外方承办机构共同发起设立孔子学院。这种建设方式可以有效地借助各方的资源优势,尤其是海外本土资源,解决孔子学院资金、场地以及域外融入的问题。孔子学院所采取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不同于传统语言推广机构的布点模式,这种模式促使其海外布点迅猛增加,并迅速建立起孔子学院社会网络。

 

第三,从社会资本积累的方式来看,(1)在制度约束的社会资本积累方式下,依靠国内外与孔子学院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性安排,以及孔子学院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范积累社会资本。其主要制度规范包括国内外出台的与孔子学院相关的政策法规;总部制定的一系列运作规范和管理制度;涉及国内外领导人出席孔子学院活动,出访期间视察和访问孔子学院,领导人就孔子学院发表正式讲话或者书面文件等。(2)在互惠合作的社会资本积累方式下,以总部和中外方承办机构为主的建设资源过程中积累社会资本;以外方为主的中外合作管理过程中积累社会资本;在总部引导下的市场化运作过程中积累社会资本。(3)在预期协调的社会资本积累方式下,依靠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中外方承办机构的社会信誉,以及社会/专业领域权威人士(如汉学家等)的社会知名度积累社会资本。

 

(二)法语联盟社会资本积累模式

 

法语联盟是一所经法国政府批准兴办的、非官方性质的、以教授法语和传播法国文化为宗旨的公益性机构。每所法语联盟都是遵循所在国法律设立的,受所在地法律约束,并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法语联盟成立于1883年,总部设在巴黎,在法国的分支机构有29个,另外,还有850多个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大多数国家设立的法语联盟是以协会的形式运作,直接面向社会。其社会资本积累表现出3g个显著特点:

 

第一,从社会资本积累的主体来看,市场和社会力量在法语联盟社会资本积累中发挥重要作用。法语联盟有很多长期合作的组织,如法国驻外使馆、欧盟国家驻外大使馆、法国大区政府、基金会、在华的法国企业、有意拓展法国市场的当地企业以及当地社会对法语和法国文化感兴趣的机构和个人等。这些社会力量在与法语联盟合作中本着互惠的原则,为法语联盟运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推动了机构的市场化运作,促进了过程信任的生成。

 

第二,从社会资本积累的基础来看,法语联盟的社会网络是通过加盟的方式建构起来的,法语联盟基金会负责审查新的成员申请。法语联盟在全球的持久存在得益于其网络式的管理和运行模式。每一个国家的法语联盟都立足本地,适应当地政策法规,自主运营,而位于巴黎的法语联盟基金会是法语联盟国际网络的核心,基金会从整体上对该网络进行管理,联合各地法语联盟并发展法语联盟全球网络。法语联盟分支机构的设立需要海外教育培训或其他类型的机构向法语联盟基金会提出加盟申请。审核通过后,申请机构便有资格冠名“法语联盟”,并开始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办学。

 

第三,从社会资本积累的方式来看,(1)在制度约束的社会资本积累方式下,依靠法国内外与法语联盟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性安排,以及一系列管理规范积累社会资本。法语联盟的主要制度规范包括法语联盟大多以协会形式运作,可以直接面向社会;实行“总代表”制,加强同行之间的合作和联系;制定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法国政府向来重视保护和推广法语,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于推动法语联盟运作的协议或制度;(2)在互惠合作的社会资本积累方式下,在自给自足的资源建设过程中积累社会资本;在独立自主的管理过程中积累社会资本;在自负盈亏的市场化运作过程中积累社会资本。(3)在预期协调的社会资本积累方式下,依靠法国在语言文化、艺术发展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以及权威组织/个体(如作为联盟荣誉主席的历任法国总统)的社会信誉积累社会资本。

 

(三)歌德学院的社会资本积累模式

 

歌德学院成立于1932年,是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学院,带有官方性质。发展至今,已在94个国家设立了160家歌德学院。歌德学院由总部、国内分院和国外分院3部分组成。总部位于慕尼黑,负责监督和协调歌德学院在全球13个大区的分支机构。歌德学院向来注重社会资本的积累,尤其是获得社会信任。歌德学院前院长霍夫曼先生认为,“重建信任”始终是歌德学院工作的主题。其社会资本积累表现出3个显著特征:

 

第一,从社会资本积累的主体来看,政府、歌德学院总部和社会机构在歌德学院社会资本积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歌德学院总部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制定机构发展战略和运作规范,与联邦外交部通过总协定确定整体指导方针,设定各区域的若干总目标,协助、监控和协调分支机构的运作。总部推动了制度规范的形成,有助于制度信任的产生。德国政府为歌德学院提供资金担保也增加了社会对学院的信心,推动了社会资本的积累。此外,德国以外的政府机构在某些大型文化活动中的参与也为歌德学院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资本。

 

第二,从社会资本积累的基础来看,歌德学院社会网络是在德国政府投资下建设起来的。社会网络的拓展也是歌德学院的目标之一。歌德学院非常重视在当地发展合作伙伴,将其列入工作重点。歌德学院不仅要求保持和拓展已有的合作伙伴,而且努力发展潜在的合作伙伴,同时致力于促成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合作,并把扩大这种间接合作作为工作目标成果之一,把发展伙伴关系的能力作为考核部门和员工的重要内容。歌德学院目前工作的重点地区除了欧盟、俄罗斯及中东欧国家外,还包括中东、东亚和伊斯兰国家,其中与伊斯兰国家对话已成为歌德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歌德学院重点关注的目标人群包括专业群体、舆论和信息传播者。其目标群体的确定基于对各地情况的实际评估。

 

第三,从社会资本积累的方式来看,(1)在制度约束的社会资本积累方式下,依靠国内外与歌德学院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性安排,以及一系列管理规范积累社会资本。歌德学院大多以协会形式运作,直接面向社会;设立基金会,广泛募集各界捐赠,加强与企业、教育机构和第三方机构合作;实行“大区制”,提高自主运行能力;德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协议或制度推动歌德学院运作。(2)在互惠合作的社会资本积累方式下,在政府投入和机构自筹相结合的资源建设过程中积累社会资本;在目标管理过程中积累社会资本;在总部指导下由德外共同运作项目的过程中积累社会资本。(3)在预期协调的社会资本积累方式下,依靠德国战后树立的国际形象积累社会资本。同时,歌德学院注重与当地组织、非营利性机构、专家开展合作,有效利用他们在当地的影响和资源积累自身的社会资本。

 

(四)英国文化委员会的社会资本积累模式

 

英国文化委员会是英国促进文化教育和国际关系的非营利组织,成立于1934年。目前,在全球设有230个分支机构和138个教学中心,该组织的活动遍及111个国家的229个城市。其社会资本积累表现出3个显著特点:

 

第一,从社会资本积累的主体来看,政府和英国文化委员会总部在社会资本积累中都发挥了主要重要作用。英国政府为英国文化委员会提供了雄厚的政策支持,在巩固其机构地位,确保资金来源,规范机构运作,拓宽海外市场等各方面都提供了重要保障。另外,英国文化委员会总部提供管理和专业咨询,制定年度业务框架,与分支机构共同制定项目方案。

 

第二,从社会资本积累的基础来看,英国文化委员会的社会网络是在英国政府指导下构建起来的,作为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开展工作。英国文化委员会特别重视文化关系的建立,将机构社会网络的构建与英国外交关系的构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针对建立不同的关系类型的国家,制定相应的语言推广政策和措施。

 

第三,从社会资本积累的方式来看,(1)在制度约束的社会资本积累方式下,依靠国内外与英国文化委员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性安排,以及一系列管理规范来积累社会资本。英国政府为英国文化委员会的运行和发展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性支持,文化委员会采取的主要制度规范包括与英国驻外使领馆的文化教育处合署办公,具有半官方性质的理事会及领导制度、大区制度、评估制度等;(2)在互惠合作的社会资本积累方式下,在政府投入和市场收益相结合的资源建设过程中积累社会资本;总部和分支机构互补管理的过程中积累社会资本;在目标群体指导下的项目运作过程中积累社会资本。(3)在预期协调的社会资本积累方式下,依靠英国在历史、文化、经济中的社会信誉和影响积累社会资本。此外,借助权威人士(如作为英国文化委员会庇护人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等)的宣传和推广,以及积极与权威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合作,英国文化委员会社会资本也得到不断积累。

 

  语言推广机构社会资本积累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中英法德4国语言推广机构社会资本的积累有着各自的特色和优势,通过对比分析中外语言推广机构社会资本积累模式的共性和差异,可以为孔子学院社会资本积累提供借鉴。

 

(一)社会资本积累主体的比较与分析

 

孔子学院总部和中国政府为各孔子学院提供政策和资源上的支持,其在孔子学院起步阶段的社会资本积累中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相比而言,当前其他3国语言推广机构社会资本积累过程中政府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但回顾它们在起步阶段都离不开政府支持。

 

整体上看,孔子学院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应该继续发挥总部和中国政府在孔子学院社会资本积累中的作用。与其他语言推广机构不同的是,孔子学院采取的中外合作模式,使其可以借助中外双方承办机构的优质教育资源,并利用中外双方承办机构的社会影响推动社会资本的积累。中外承办机构作为社会资本积累的主体之一是孔子学院的独特优势,应该得到进一步发挥。

 

除此之外,还应该挖掘和开发同行和社会力量在其社会资本积累中的作用。借鉴歌德学院的区域化管理方式,引入法国的“总代表制”或英国的区域主管制;利用当地的社会组织的力量,通过开展合作项目,设立基金会等方式打通社会力量参与的渠道,与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拓宽孔子学院社会网络,积累社会资本。

 

(二)社会资本积累基础的比较与分析

 

孔子学院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全球网络布点,达到了其他语言推广机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的社会网络规模,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创造了语言国际推广史上的奇迹。孔子学院社会网络为其社会资本的积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应该维持好社会网络现有的规模。

 

在此基础上,孔子学院在社会资本积累的基础上可以在两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第一,适当控制社会网络规模,提高社会网络的稳定性。其他国家的机构都是在经历一段社会网络规模迅速扩张时期之后,才放慢了网络拓展的节奏,转而加强办学质量。孔子学院也应该从扩大规模向加强质量过渡。第二,调整社会网络的布局,在关键节点的选择和培养方面与国家政策密切结合,对关键节点投入更多的时间、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甚至情感投入,并提高与这些关键节点的往来频率。

 

(三)社会资本积累方式的比较与分析

 

在以制度信任为核心的社会资本积累方式上,孔子学院的各项管理体系正在不断优化,其规范化运作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各项管理制度和规范、发展战略和规划、质量标准体系、监测和评估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为社会资本积累提供了制度保障。然而,与其他语言推广机构相比,孔子学院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包括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从国家和组织层面出台针对性更强、更具体的政策和制度,如确立机构地位、资源投入、运作规范等方面;提高机构运作的规范化程度和执行力,建立严格的评估制度和更具针对性的标准体系;增强制度体系的影响与威慑力等。

 

在以过程信任为核心的社会资本积累方式上,孔子学院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对于高校资源以及外方资源的充分利用,还有在管理过程中采取的以外方为主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是其开创性的尝试,这些做法对于开发社会资本发挥了积极作用,应该予以鼓励和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上,孔子学院还可以借鉴其他语言推广机构的一些做法以加强机构运转过程中的信任程度。如,借鉴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做法,通过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培训、制定规范标准等方式提升资源质量;采取政策性的引导,开展国际合作等方式,开发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并扩大资源储备,增加建设过程中信任的生成;学习法语联盟的经验,加强市场化运作的力度,让市场在孔子学院运作中占主导,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孔子学院的建设、管理和运作,减少总部和政府过多的介入,促进社会资本的生成。

 

在以特征信任为核心的社会资本积累方式上,孔子学院充分发挥了国家、组织和个体各自的优势来积累社会资本。与英法德三国的语言推广机构相比,孔子学院的社会资本积累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孔子学院采取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资本的积累,这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与此同时,由于孔子学院起步较晚,在社会资本积累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应该在总结语言推广机构社会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孔子学院自身的使命和特色,有选择地引进和借鉴其他国家的较为成熟经验或做法。

 

参考文献: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8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