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周汶霏,文学博士,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语言与文化传播、孔子学院、国际传播。宁继鸣,经济学博士,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语言与文化传播、孔子学院与对外传播、汉语国际教育、语言经济等。
一 引言
作为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跨国组织,孔子学院立足世界,致力于增进各国各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外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截至2016年12月31日,已在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建立512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以下简称孔子学院)。①孔子学院不仅是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更是中国在当今国际社会发挥大国影响力的一种责任担当,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寻求国际理解与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6年12月11日,第十一届孔子学院大会在中国昆明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刘延东出席并致辞,强调“要推动孔子学院本土化发展,坚持开门办学,推动文明互学互鉴。要主动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支持区域、国别之间孔子学院合作,努力惠及各国人民,为促进多元多彩文明发展作出新贡献”②。如果说过去孔子学院的办学更多的是要“走出去”、在“中-外”语境中争取相互理解与合作,那么兼顾“中-外”与“外-外”语境,进一步推动不同区域、国别间的孔子学院合作及其本土化发展,在有效整合既有资源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增量资源,探索有效的合作模式与发展机制,成为未来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路。
既往研究指出,组织在地理上的分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竞争力与发展程度,当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空间集聚特征时,决定其竞争优势的将不仅仅是组织的内部属性,外部空间因素也将发挥显著的影响作用。③
孔子学院如今已经成为遍布全球、拥有1500余所分支的庞大跨国组织,所构筑起来的全球空间分布形态及特征值得关注——孔子学院在空间上是否具有集聚特征? 哪些因素会影响其空间分布? 来自空间因素的影响能够为支持和推动孔子学院未来发展带来何种启示?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孔子学院发展动力机制的理解,并能够为发掘孔子学院之间的有效合作路径提供启示与参考。
二 文献回顾与研究问题
自2004年启动以来,孔子学院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吸引了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教育学等各领域学者探讨和检视孔子学院的发展机制与社会价值,如从经济学视角探讨孔子学院作为公共产品的价值,及其对中国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等领域的影响④⑤⑥;从社会网络、利益相关者、创新扩散等理论视角分析孔子学院的运行机制问题⑦⑧⑨;从舆论环境、公共外交、文化功能等视角分析孔子学院的社会与文化意义⑩⑪⑫——可见,从宏观层面研究孔子学院的发展机制及其带来的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影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而探索孔子学院空间意义的如袁礼(2014)通过使用时间序列、TT指数等统计方法,评估预测孔子学院的入学人数及在各国的布点数量,并构建汉语学习圈,分析其地理区位及汉语学习需求。⑬
思考孔子学院全球分布的空间意义,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关系性的思维方式,⑭从空间关系视角审视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并为实现孔子学院间合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有鉴于此,本文尝试使用空间分析法探讨孔子学院的全球分布问题。
空间分析法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 技术中的常用研究方法,关注研究主体的空间聚类信息对其社会活动与社会关系所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揭示社会过程之间的联系。⑮空间分析法能够将孔子学院的空间信息与非空间信息结合考量,并呈现非空间信息可能具有的空间关系意义,从而有助于理解孔子学院发展过程中潜在的空间影响问题。首先,我们需要获知当前孔子学院全球分布的整体性情况,因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问题:
Q1: 孔子学院在全球的空间分布形态如何?
这一问题的解答能够为进一步揭示孔子学院可能具有的空间相关性做准备。空间相关性指某地区的单位分布与其邻近地区的类似单位分布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彼此之间可能相互影响,以集聚现象最为典型。
目前,已有学者研究探讨(跨国)组织发展的空间相关性问题,如余佩等(2011)发现,跨国公司的集聚对其发展有显著影响,一个区域内的子公司集聚会促进新的区位选择和公司投资⑯;贺灿飞等(2011)发现,跨国公司的功能具有差异性空间分布特征,且不同分布实现的功能也不同⑰;吉亚辉等(2017)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均对地区创新能力存在正面溢出效应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9) 指出,组织集聚对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集聚可为组织发展提供有利于创新的建设性环境、落实各类创新活动、提升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与多样性,并催生积极作用,如伴随人员流动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进一步联通和激活社会网络、促进利益相关者的深入合作⑲。
孔子学院作为跨国组织的性质提示我们,其空间分布可能呈现一定的集聚或分散特征,继而对孔子学院的发展带来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问题:
Q2: 孔子学院全球分布的整体空间关系、局部空间关系如何?
为了解孔子学院全球分布的整体空间关系,本文使用全局莫兰I统计量(Moran's I)来解答这一问题。该统计量描述的是一单位的取值与其邻单位的加权平均值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也就是空间自相关指标。
一般而言,莫兰I指数越高,表示地理上的集聚性越强,其邻近取值的相似性越大,⑳计算公式为:
(1)
其中n为要素总数,xi代表要素i的属性,`X代表对应属性的平均值,Wij代表要素i,j 之间按照某种关系定义的空间权重矩阵。本文中的空间权重矩阵以通过GIS软件计算出的孔子学院分布国家( 地区) /城市之间的默认距离权重为参照设定,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Moran’s Icountry和 Moran’s Icity,根据计算结果判断孔子学院的空间分布是否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如果发现结果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可进一步考察各局部的空间分布情况,通过计算 Local Moran’s I㉑获得结果,其公式为:
(2)
另外可以采用 Ripley's K 函数进一步印证孔子学院全球分布特征。该函数表示一定距离内中心点的空间聚集或空间分散在相邻区域发生变化时的变化情况,如下所示: ㉒
(3)
其中,d是一定距离,n为要素总数,A表示要素的总面积,kij是权重。
孔子学院的空间分布特征,反映其建设与发展受到来自经济、政治、文化、地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学者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过探讨,如唐纳德(Donald) 总结概括了前人的研究,认为建设成功的孔子学院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的正向影响,及地理距离的负向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因素则没有显著影响;㉓在类似研究中,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地理距离一直被视为一个显著抑制孔子学院数量增长的因素,研究方法一般是将中国与孔子学院承办国之间的地理距离作为一个变量,置于引力模型中加以分析,这种分析主要基于两经济主体之间的可达性与吸引力有重要影响的前提假设,且一般直接将中国与这些国家间的地理距离作为分析变量。中国学者吴应辉指出,目前汉语国际传播的资源配置体现了“发达国家优先战略”,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投入则相对较少,未来侧重发展中国家将对推动汉语的国际传播发挥巨大作用。为探索孔子学院的空间分布背后潜在的影响因素,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下问题:
Q3: 孔子学院的空间分布是否受到所在国家(地区)的人口、国土面积、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等因素的影响?
三 数据来源与讨论分析
(一)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中国商务部、世界银行等官方网站,具体收集过程为: 提取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官方网站中140个国家(地区)、709个城市的1129所孔子学院名称、协议签署时间与启动时间、地理位置等信息,提取时间为2017年5月30-31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部分孔子学院的具体信息尚未在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官网公布,因而通过人工查找将其补充完整。
而后提取每所孔子学院的分布国家(地区)及城市名称,进一步获取其国家(地区)的国土面积(AREA/平方公里) ,国家(地区)及城市的地理坐标,㉔最后通过人工方式将孔子学院名称与地理信息进行逐一比对检查,确立分析数据集。
另一方面,以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数据㉕为来源,提取其中孔子学院所在国家(地区)的2015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百万美元) 、人口数量(POPU/人) 、教育总投入(EDU/百万美元)等数据,由于2016年数据尚未全面更新,本研究采用了各变量对应的2015年数据作为分析数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CFDI/万美元)从中国商务部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㉖中提取。
(二) 讨论与分析
由于首所孔子学院于2004年成立,基于已获取的各孔子学院协议签署时间和启动运行时间,本文绘制了2004-2017年孔子学院的数量增长情况(图1) 。需要说明的是,某些孔子学院未提供协议签署时间或者启动运行时间,在处理数据时,以协议签署时间为先,如果该数据缺失则以启动运行时间为准。图1显示,孔子学院呈逐年增长的快速发展态势,经过12年的积累已经具有相当可观的数量规模。
为回答Q1,本文使用GIS软件输入已获得的孔子学院数量及其分布城市坐标,得到孔子学院在全球城市的分布形态(图2) 。观察图2发现,欧洲、北美洲孔子学院分布最为密集,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的孔子学院分布相对分散。孔子学院呈沿海分布的特征明显,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尤为突出,因而对于这些区域的孔子学院,不能仅以其与中国的地理距离作为研究的空间依据。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巴西、韩国、日本、泰国等国家的部分城市孔子学院分布数量达到10所以上,呈现密集分布的状态。
为回答Q2,本文使用GIS软件分别输入孔子学院所在国家(地区)坐标及城市坐标,并分别加入以国家(地区)之间的默认地理距离及城市之间的默认地理距离为基准的空间权重矩阵,计算莫兰I统计量(Mo-ran's Icountry和Moran's Icity) ,结果如下(见表1) :
结果表明,以国家(地区) 为单位计算,孔子学院的分布并无显著的空间集聚,呈现随机分布的特征。而以城市/地区为单位计算,则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表明所在城市与其邻近城市在孔子学院分布数量上相似性较大。
本研究采用Ripley'sK函数进一步印证孔子学院在全球城市分布存在空间集聚情况。由于加入加权要素,K函数可能显示出较高的聚类程度,本文采用多次迭代(99次)无加权K函数的计算方法,通过GIS软件计算得到结果(见图3) 。K函数结果表明,特定距离的K观测值大于K预期值,与该距离的随机分布相比,孔子学院在全球城市的分布聚集程度更高,印证了莫兰I统计量的结果。
图2可看出,孔子学院在各地区的分布并不都呈现集聚状态,在北美洲、欧洲等地区分布较其他地区更为密集,在非洲和亚洲则相对分散,因此,本文使用GIS软件计算Local Moran’s,加入默认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考察孔子学院空间分布的集聚与分散差异,得到以下结果: 美洲地区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孔子学院分布存在较多“热点”,呈现高聚集性特征,即在这些地区的城市中孔子学院分布数量更多,且周边城市孔子学院的数量也更多; 某些城市或图3K函数结果许只拥有一所孔子学院,但其周边城市的孔子学院依然会较为密集。北非西亚、西欧南欧地区存在较多“冷点”,在这些地区的城市孔子学院的分布数量偏少,且周边城市的孔子学院数量也偏少;同时,由于某些城市的孔子学院数量较多,但其周边城市孔子学院数量却较少,因而呈现出高值被低值环绕的现象。其他地区各城市的孔子学院分布数量并未发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呈现出随机分布的状态。
为回答Q3,本文需要考察孔子学院的空间分布是否受到来自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面积、人口数量、教育总投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等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孔子学院所在各城市的相关数据难以完整获取,本文尝试以孔子学院所在国家(地区)为分析对象浅探这一问题。
本文以各国家(地区)2015 年的GDP(百万美元)、人口(POPU/人)、国土面积(AREA/平方公里)、教育总投入(EDU/百万美元)、孔子学院分布数量(CI-OS/所)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CFDI/万美元)为主要分析变量。其中,GDP反映各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总投入反映教育发展水平。为使变量的效应更易于观察和解释,本文使用STATA软件,对GDP、POPU、AREA、EDU取自然对数,CFDI取十亿美元单位,并将这五个变量进行对中处理(centering),生成对中变量lngdp0、lnpopu0、lnedu0、cfdib0 与 lnarea0(见表2)。
本文以不同国家(地区)的孔子学院数量(cios)为因变量,由于孔子学院的各国分布数量为事件计数变量(event count variable),本文使用稳健泊松回归㉗,以lngdp0、lnpopu0、lnedu0、lnarea0与cfdib0为自变量,其中,模型1放入GDP这一变量;模型2放入教育总投入及其与GDP的交互项;模型3放入人口这一变量;模型4放入国土面积及其与人口的交互项;模型5放入中国对该国(地区)的直接投资流量及其与国土面积的交互项。回归结果展现在表3中。
由表3的回归结果可知,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孔子学院在该区域设立的数量就越多;国土面积、人口、教育发展水平在所有模型中都不显著,说明这些因素对孔子学院的分布数量并不具有显著影响;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交互项正向显著,反映出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一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会给孔子学院的分布数量增长带来正向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这一变量显著,且符号为正,说明中国对一国(地区)直接投资流量越大,孔子学院在该国(地区)的设立数量就越多;国土面积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交互项正向显著,说明国土面积越大的国家(地区) ,中国对该国(地区)直接投资流量越大,其孔子学院分布数量越多。
四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正如全球化本身亦处于差异化、不均衡的发展状态一样,对于发展中的跨国组织而言,无论是渠道网络还是资源人才,在空间布局上也可能呈现或集聚或分散的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跨国组织自身的发展及其内部各分支间相互合作实现的可能性。本文从空间分析法切入,探讨孔子学院在全球空间布局中所呈现的形态及其影响因素问题,并据此为孔子学院的全球发展提供相关对策建议。
第一,以城市为单位分析孔子学院在全球的空间分布,发现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这意味着孔子学院经过12年的发展,已经在空间上形成了相互影响的机制,为其实现“外-外”语境中的相互合作提供了空间条件。
分析发现,北美地区目前已经形成高值环绕的分布特征,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的某些城市中,孔子学院分布数量密集且周边城市的孔子学院数量亦密集,代表这一地区的孔子学院已形成空间集聚;与之相对应的,是北非、西亚、西欧、南欧等地区形成了低值环绕的空间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城市中孔子学院分布数量较少,且周边城市的孔子学院数量也较少; 南美洲、大洋洲、亚洲东部,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地区)的孔子学院则处于随机分布的状态。
空间集聚的优势不言而喻,处于高值环绕地区的各孔子学院,彼此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更深,可以快速获得来自周边孔子学院或相关组织机构的支持,相互间合作也更易展开,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政策、社会资源、技术支持与类似组织机构在此汇集,处于这一网络中的各孔子学院的影响力和联结沟通力也会于无形中提升。这些因素将带动孔子学院及其相关项目、类似社会组织机构的创新与发展,形成“外溢性”效应,成为孔子学院实现高效本土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意味着相较于其他地区孔子学院或者同一地区其他功能类似的语言与文化传播机构而言,这一地区的孔子学院将具有更高的竞争力和协同创新能力,也更易形成品牌效应。
而低值环绕的空间离散分布则预示这些地区的孔子学院网络较为稀疏,社会资源难以快速扩散,相应的也难以吸引人才、政策、社会资源或类似组织机构在此汇集,在这些地区实现孔子学院的相互合作也存在一定难度;未来发展中除了积极争取来自各领域的支持外,积极寻求与周边有相似职能的组织机构的合作,探索有特色的差异化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通过分析发现,孔子学院在各国家(地区)的分布数量可能受到所在国家(地区)的国土面积、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发展水平、中国对该地直接投资流量等因素的影响。
就目前情况看,拥有高GDP的经济发达国家(地区)成为孔子学院的密集分布之地,易形成空间集聚;而发展中国家的孔子学院分布多呈现低值环绕或随机分布的状态,难以享受到孔子学院集聚所带来的各种优势。这意味着孔子学院正面临着教育资源相对集中与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预示未来应在某种程度上向经济仍处于发展中阶段的国家(地区)倾斜,为这些地区的孔子学院提供更多人才、资源、政策等支持,为进一步推动区域性合作与发展提供结构性条件。
另一方面,截止2016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51个国家建立了134所孔子学院和127个中小学孔子课堂㉘——孔子学院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分布并不密集,也就限制了该地区各孔子学院创新能力、工作绩效及合作互助的提升,难以充分发挥促进“一带一路”语言与文化交流的服务功能,因此,加强孔子学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空间布局与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也势在必行。孔子学院应注重将政府支持、市场推动与社会互动相结合,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媒体、社会机构与组织等外部环境的互动,在保证内部系统高效运转的同时,充分激活外部力量,使孔子学院的作用不再局限于某一处,而是可以实现区域内的互动联通,并能有效推动地区间教育公平的实现。
第三,空间集聚能为孔子学院带来发展机遇,也使其面临复杂的挑战。目前对孔子学院空间信息的挖掘还远远不足,这不仅体现在理论研究上,也反映在具体实践中。
首先,至少从当前情况看,孔子学院在全球的空间布局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可能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包括上文提到的东道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等因素,也反映出孔子学院过往发展的一种侧重;未来则需要推动孔子学院构建整体性均衡的全球空间布局,同时突出地区性的各类特色孔子学院品牌,实现优势互补与相对均衡的统一,而这将是一项需要持久努力的工作。
其次,“定制化”分析当前各孔子学院的具体优势与问题,深入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既有优势,保持与周边孔子学院的积极互动,从而不断优化合作网络、提升创新能力、实现共同发展;此外,孔子学院的种类和功能正日趋多样化,这种差异化、互补化发展在空间集聚地区的孔子学院中表现更为明显,未来孔子学院相互间的合作模式也将各具特色,如何结合具体语境,选择适切的孔子学院“节点”扩散创新信息、开展区域性合作,值得深入思考。
由于时间、能力等因素限制,本文存在诸多不足需待日后完善跟进。由于孔子学院在全球分布的精确地理位置信息掌握并不完整,只能以城市为最小单位分析其空间相关性,无法展现一座城市中孔子学院分布密集的区域之间所具有的空间相关性;同时由于缺乏孔子学院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教育投入等相关数据,对于其空间自相关的分析只能浅尝辄止,未能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分析,或可成为后续研究的一个起点; 考虑到孔子学院在国家(地区)层面的空间分布可能受到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中所提供的相关数据或无法涵盖全部影响变量,且未考虑时间序列的影响,留待日后研究持续跟进。
参考文献:
①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 关于孔子学院/课堂: http://www.hanban.org /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② 《携手并肩开创孔子学院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 年 12 月 11 日第 4 版。
③ [英]克拉克等主编: 《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刘卫东等译,商务印书馆 2005 年版,第 257-258 页
④ Starr D,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Europe: the Confucius Institutes,in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vol.44,( 2009) ,pp.65-82.
⑤ 连大祥: 《孔子学院对中国出口贸易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 年第 26 期。
⑥ Lien,D.,C.Y. Co,The effect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on US Exports to China: A state level analysis,i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vol.27,( 2013) ,pp.566-571.
⑦ 许陈生等: 《孔子学院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 年第 2 期。
⑧ 宁继鸣等: 《社会资源的聚集与扩散———关于孔子学院社会功能的分析》,《理论学刊》2012 年第 12 期。
⑨ 王彦伟: 《孔子学院的利益相关方及其互动关系: 一个分析框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 年第 4 期。
⑩ 周汶霏等: 《孔子学院的创新扩散机制分析》,《中国软科学》2015 年第 1 期。
⑪ 李开盛等: 《孔子学院在美国的舆论环境评估》,《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 年第 7 期。
⑫ 吴勇毅: 《孔子学院与国际汉语教育的公共外交价值》,《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年第 4 期。
⑬ 马晓乐等: 《孔子学院的文化功能与社会价值》,《山东社会科学》2015 年第 8 期。
⑭ 袁礼: 《基于空间布局的孔子学院发展定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版。
⑮ 郑震: 《空间: 一个社会学的概念》,《社会学研究》2010 年第 5 期。
⑯ [美]沃德、格里蒂奇: 《空间回归模型》,宋曦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年版,第 29-31 页。
⑰ 余珮等: 《集聚效应对跨国公司在华区位选择的影响》,《经济研究》2011 年第 1 期。
⑱ 贺灿飞等: 《跨国公司功能区位实证研究》,《地理学报》2011 年第 12 期。
⑲ 吉亚辉等: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创新驱动发展》,《中国科技论坛》2017 年第 4 期。
⑳ M.,JG Potter,“Cluster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in OECD,( 2009) ,p.22.
21 Desktop,ESRI ArcGIS.10.2Help: [EB /OL].[2017-06-05].http: / / resources.arcgis.com /en / help /main /10.2 /.
22 Lien,Donald,Sucharita Ghosh,and Steven Yamarik. " Does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impact international travel to China? A panel data analysis." ,in Applied Economics vol.46,( 2014) ,pp.1985-1995.
23 吴应辉: 《汉语国际传播事业新常态特征及发展思考》,《语言文字应用》2015 年第 4 期。
24 有关各国家( 地区) 的国土面积及各国家( 地区) 、城市地理坐标主要通过使用百度地图、谷歌地图、维基百科地图等地图工具获取。
25 世界银行数据来源网站: http: / / databank.worldbank.org / data / home.aspx.
26 中国商务部数据来源网站: http: / /www.mofcom.gov.cn /article /tongjiziliao / ? 1265212605 = 3357678634
27 King,Gary. " Event count models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Generalizations and applications." ,in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vol. 33,( 1989) ,pp.123-147.
28 钟英华: 《办好孔子学院促进民心相通》,《光明日报》2017 年 6 月 21 日第 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