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孟晓:智库高质量成果的形成与推广逻辑
 
字体:     日期:2022/04/12 10:00:09    朱孟晓/文    点击:

智库在直接或间接影响政策走向、引导舆论导向、缓解现实矛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话语权、影响力和平衡力,也是连接公共组织与大众群体不可或缺的“中间力量”。智库需要围绕公共决策参与这一核心功能和目标开展工作,以科研组织活动为基本支持,以高质量成果的形成与扩散为发展逻辑,设立研究主题、组织研究资源、推出研究成果,形成一套适应公共决策支持、研究成果形成扩散需要的运作方式与影响机制。

“智造”形成

智库组织需要不断完善内部运作体系与机制,优化配置人才资源,开拓建言献策渠道,突出自身优势,围绕高质量成果“智造”,有效构筑自身的话语平台和权能范畴。提供质量高、解释力足和说服力强的科研成果,是智库得以繁荣发展的根本依托。在明确目标定位的基础上,一方面需要严格实施质量审核制度,保障研究成果的规范性、科学性与合意性;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研究个人和团队的激励与约束管理,促使研究人员自律、负责和上进,把提高研究质量作为核心追求。在一项研究任务实施过程中,智库研究人员要全面、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重视历史对比和横向比较分析,力争使研究成果建立在坚实、客观和清晰的论据和论证基础之上。

在科研组织上,要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和体系化的各类研究团队或兴趣小组,通过高质量成果的形成与话语释放共同服务于组织功能和目标。在科研总体布局上,一要构建关注长期战略和长远问题的研究团队,对选定的重大主题进行深化、持续研究,形成特定领域的研究优势和专长。二要构建应变能力强的前锋型研究团队,跟踪现实、关注热点、应对变化,对影响大、涉及面广的重要问题及时作出反应,组织研究力量收集材料、调查取证、充分论证,直至形成可资应用的研究成果。为了保障研究力量的常态化、持续化和扩展化,智库需要灵活、开放地招聘人才,掌握应对时局、政策和环境变化的人才智力资源,大量吸收和聚合高端科研人才、知名专家和研究实习人员,由此不断扩充研究力量、开拓研究项目,为高质量成果构建“以人为本”的“智造”支持系统。

研究成果的质量是其得以全面而充分展示、发布和公开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智库组织必须把提高研究质量作为“影响力”筑造的基础支撑,对研究成果的质量高度负责,争取广泛的认可和认同,从而不断为高质量发展积累实力。

“转化”扩散

研究成果必须适时推向外部才能产生价值和影响力。在高质量成果形成的基础上,智库应非常重视研究成果的及时有效推介,形成各种推介方式、平台和渠道。

智库推介自身研究成果的方式和方法可以多方面、多层次、立体化,概括来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动接触对象、联络会见和参与会议,把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话题性的成果材料及时向决策者传递,交流反馈意见和建议,持续跟踪时事动态、调整修改研究材料。二是发起会议、利用媒体和网站等平台渠道发布观点主张、引发话题讨论和影响公共舆论,把与公共利益、社会效率和利益协调等方面密切相关的专题研究报告向外部传送,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相结合,常态化、阶段性地释放研究议题和话题,提出专业性和可行性建议,引发政策改革和公共舆论。三是通过发表论文、主办期刊和出版书籍等方式,推出学术性较强的研究成果,提高智库的基础研究能力和专业研究水平,为智库整体研究能力提供有力支撑。另外,针对现实变化,智库可以构建多个相对分散、动态可调的小型研究团队,对各领域的小微问题进行关注和研究,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引发公共兴趣关注和话题讨论。

智库的研究成果需要能够接受需求者和关注者的广泛批评和质询,经得起各方的检验、评价和提问,在开放性的讨论和反馈中形成自身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智库需要建立广泛的联系通道和交流关系,尽可能接近决策集体,直接或间接地与相关对象进行情况交流,及时跟踪和关注政策导向和信息变化,并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表达自身的观点和主张。在政策制定的酝酿、讨论和修订过程与环节中,智库可以通过表达观点主张、提供研究证据、传递研究成果、提出替代建议来参与决策,与各个决策方建立对话关系,在决策的协调与形成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与高质量成果产生及其内在“张力”相适应,智库在内部需要形成一套成熟的运作管理和职能分工体制,来保障研究资金支出、研究组织实施以及成果应用扩散,实现科研系统的自我高效运转。通过职能分工、配置与协作,智库能够完善科研链条和环节,及时发布推广研究成果,突出组织优势,塑造品牌形象。

“影响力”筑造

产生影响力是智库行业与组织存续的价值所在,影响力决定了某一智库的竞争实力和行业地位。智库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以实现组织存续的公益价值和公共目标。作为知识产品和思想产品的供给者,智库需要以高质量成果为载体,站在公益、前沿、客观和理性的立场,全方位、立体化筑造公共决策影响力、社会认知影响力和大众行为影响力。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泛在化发展,大众有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大众心理、意识和呼声对公共问题的反映越来越多、对公共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大。面向高质量成果的推出,智库需要构建研究主题、内容和结论建议的大众基础,促进研究成果、观点主张向大众领域的展示和推送,不断利用大众认知的正反馈机制强化政策研究、决策参与的公共视角与立场。

作为公共性和公益性组织,智库需要以高质量成果为依托,重视发挥公共教育与培训功能,设置面向人才和专业发展领域的教学项目,承担社会化教育与培训的公共职责。兼具教育和研究功能的智库可以提高自身的公共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促进人才教育、人才交流与人力资源引进的有效结合。相对于决策参与,教育功能是智库产生持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的环境下,智库需要不断扩大研究视野、构建公共关系和深化服务交流,以期实现研究主题的拓展和影响范围的外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与科技创新的加速,智库需要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和主题,扩大研究关注的区域空间,实现研究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外向化延伸。在很多研究主题和议题上,智库需要以高质量成果为导向,构建合作型研究团队,在发现问题、建构问题、引发关注和进入决策上形成合力。

(作者:朱孟晓,山东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3月24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