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媒介社会学研究——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李东晓
 
字体:     日期:2020/10/06 10:00:30    段丹洁/文    点击:

社会学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向外输出的学科,在20世纪中期以后,许多交叉学科的研究领域多来自于或者受到社会学的影响,其中媒介社会学也不例外。当前,媒介社会学研究取得了哪些突破和进展?以社会学视角探讨媒介中信息生产、组织结构以及与社会的关系等有何现实意义?近日,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李东晓。

中国社会科学网: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媒介社会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

李东晓:媒介社会学是一个将媒介(传播)研究与社会学所关注的社会秩序、冲突、身份、制度、分层、社区和权力的问题联系起来,一来将媒介置于社会结构及权力运作中来考量,二来将媒介作为中介变量,来关注经由媒介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的研究领域。

半个多世纪以来,媒介社会学到底能否成为一个专业领域仍然存有争议。更何况媒介社会学本身也经历了起落的发展阶段。早期所谓的媒介社会学领域,大多是社会学家关注媒体问题,尤其是媒体在社会转型、社会整合和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以此成为媒介社会学兴起的源头。而在二战以后,美国社会学的研究中心从芝加哥大学转移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重点也从社会结构转到了战争宣传和说服,也就是媒体的短期效果研究,从而对媒体与社会整合、群体认同和社会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热度降低,由此导致了媒介社会学的研究跌入低谷。有学者认为这是美国社会学和媒体/传播研究之间出现裂痕的开始。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学研究议题的扩大,比如城市研究的兴起、性别研究的多元化等等,以及“媒体”技术本身的变化和人们对“媒体”认识的变迁,使得媒介社会学的研究又有兴起。当然,从发展历史来看,媒介社会学本身具有不同的传统,在美国源于结构功能学派,更加关注媒体的社会影响,而在欧洲,则受到批判学派和文化研究学派的影响,更关注媒体当中的阶级、文化霸权、社会表征等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网:您认为,以社会学视角考虑媒介中信息生产、组织结构以及与社会的关系有何意义?

李东晓:以社会学的视角和理论来考察媒体问题可以具有更宏观的视野,可以洞察媒体行为、媒体内容生产、组织结构的外部影响逻辑,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媒体内部个人或职业群体的行为,使得镜头拉长,看到媒体场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

此外,我认为应把媒介产业界定一下,媒介产业包含很广,新闻业、娱乐产业、广告业以及各种衍生产业,它们的产业运作以及对社会的意义是不同的,研究这些不同层面和维度的问题,需要运用多学科的视角。

中国社会科学网:当前,媒介社会学研究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李东晓:一个学科或学科分支的发展,能否成为独立的学科,学科本身的核心理论和范式建设是很重要的,而在这方面,媒介社会学自身的发展还很欠缺。比如,我曾经搜集了很多国内外高校的媒介社会学、传播社会学、新闻社会学、媒介与社会研究等方面的课程大纲,发现差别很大,有些更倾向于媒介文化研究,而有些则更偏向于媒体内容的社会生产研究。可以看出,不同的学者对媒介社会学本身的认识是不同的。除了媒介社会学本身学科建设的问题,我认为关注当下我国的媒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经由数字媒介技术的个人及群体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是媒介社会学可以深耕的领域。

(作者:段丹洁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