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继鸣应邀出席云南语言学会年会暨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
 
字体:     日期:2019/11/05 17:00:44    赵玉洁/文    点击:

2019年11月2-3日,云南省语言学会年会暨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召开。宁继鸣教授应邀参会并做大会报告。

本次年会重点研讨了语言发展与学科建设问题。宁继鸣以“反思与重构: 再谈汉语国际教育之学科建设”为题,提出关于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及其学科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这是其继《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与“学科”双重属性的反思》(语言战略研究,2018)一文中阐述观点后,再次就学科建设问题发表论述。 

宁继鸣指出,2019年12月,首届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将在中国长沙召开。大会的主题是“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这意味着凝聚全球中文教育力量的机制将更加完善,为汉语国际教育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在对本学科建设历史之“纵”和其他学科发展对比之“横”的基础上,他提出,面对历史和当下,学界要认真研究和探讨汉语国际教育,究竟是一个学科,一个专业,拟或是一个领域的命题。基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宁继鸣提出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及其学科建设走向的几种选择。一是,继续搭事业的“便车”,走到哪儿跟到哪儿贡献到哪儿,走“改良性完善”的道路。这样的结果是促进了“专业建设”,扩大了“学科领域”,但对学科建设来讲,会更加复杂更具挑战性。二是,根据事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按照学科属性和定位以及规律和规范,自我反思主动作为,形成主导范式,拥有公认的研究成果,超越目前框架进行的结构性“改革重构”。三是,根据事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按照学科属性和定位以及规律和规范,与具有“学科目录殿堂”身份的某些学科形成制度上的“联姻”,如中文(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类似可借鉴的案例有,新闻与传播学(二级学科)转化发展为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的经验和过程。这些主张基于理论探究也贴近实践,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兼备,进行了思想性的问题揭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能路径。无论对学科建构,还是专业内涵丰富,以及人才培养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上述判断,宁继鸣提出了汉语国际教育人才体系建构的一个设想。他认为,一名称职的国际汉语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汉语素养与汉语教学能力,以及文化素养与文化传播能力”。本、硕、博各阶段对应不同的培养要求。其中本科阶段应注重“基础与理解”,硕士阶段应侧重“专业与应用”,博士阶段则强化“研究与建构”。至于学科体系的规划建设,本科生阶段,应贯彻执行“汉语素养和文化素养为主干的通识教育”;研究生阶段,应按照“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两个发展方向规划、设计和安排,明确培养目标,采用不同的办学模式和办学路线。例如,专业学位方面,方向更加集中,方案更具针对性,融入更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理论方法,体现出更具操作性的职业化特点;学术学位方面,坚持更加开放的原则,学科内涵更具广泛性、拓展性和科学性,表现出更加显著的学科知识体系特征。

大会发言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热烈响应,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网站特别刊登了宁继鸣此次报告的相关信息,并分享了报告原文,以期抛砖引玉,国内外学者进一步研究探讨,共同推进汉语国际教育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等工作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相关链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宁继鸣|反思与重构: 再谈汉语国际教育之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