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民心相通﹑文明交融﹐最终目的是要造福人民﹐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民都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一份“一带一路”的成绩单﹐带你快速浏览一下这五年多来﹐共享文明的丰硕成果。
科技﹑教育合作
截至2018年5月﹐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联合开展的科研项目由2013年的13个增加到25个。合作领域涉及农业﹑能源﹑交通﹑生态环境﹑海洋等多个领域。从国家分布看﹐和中国合作最密切的国家是新加坡﹑印度和俄罗斯。
和2013年相比﹐各国来华留学人数大幅增长。如今﹐相关国家留学生接近32万人﹐占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64.84%。2016年﹐北京率先设置“一带一路奖学金”项目﹐随后﹐上海﹑四川﹑江西等13个省市区分别设立了“一带一路”奖学金。总体超额完成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0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的目标。
文化﹑旅游合作
目前“一带一路”旅游成为世界旅游的新增长点﹐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双向旅游交流超过6000万人次。和五年前比﹐“一带一路”出境人数和入境人数分别增长了2.6倍和2.3倍。和2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现了公民免签或者落地签﹐范围扩展到西亚。
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已经设立了173所孔子学院﹐184个孔子学堂。五年多来﹐通过举办文物展览﹑传统文化节目﹐电影﹑文学﹑新闻出版等多项活动﹐各国间增强相互了解﹐共同发展﹐形成“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交流全覆盖。
援助﹑扶贫与卫生健康合作
五年多来﹐中国政府累计安排7.2亿人民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支持和帮助非洲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国家。截至目前﹐中国政府和巴基斯坦﹑缅甸﹑蒙古国﹑埃及等28个国家签订了32份物资赠送谅解备忘录。
2017年1月﹐中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签署《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备忘录》。最新统计显示﹐中国与外国政府﹑地区和组织签署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7个中医药海外中心﹐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
政党﹑智库与民间组织合作
目前﹐全国人大与40多个国家的议会就“一带一路”议题展开交流。已经形成丝路国际智库网络﹐“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等智库联盟。
截至2018年4月底﹐我国和61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一共建立了1023对友好城市﹐占我国对外友好城市总数的40.18%。